教育推廣
第22屆育秀盃創意獎
『FUTURE OF AI』 AI智慧應用大未來
發掘AI的無限可能,鼓勵年輕學子針對「人工智慧、永續與淨零碳排、AIoT、能源與自然資源、公共安全、公共服務、運輸與交通、
低碳氫(氫能車、加氫站)、食農教育、科技教育及數位娛樂體驗、量子科技、智慧製造、循環經濟」相關議題進行創新研發、應用設計及影像製作、
探索AI科技如何為下一個世代賦能,引領企業開創出嶄新格局邁向永續之路。
「育秀盃創意獎」培育我國前瞻技術及跨領域應用人才,提升我國數位科技人才國際競爭力,
持續號召全台青年學子展現創意、實現夢想,投入社會參與,透過匯聚數位應用、工業設計及影音媒體等領域人才,
建構各界跨域合作、跨界思維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實作中理解數位科技的應用,以提升運算思維及邏輯思考的能力,
並以開放、透明與合作精神,化為具體的經驗、 學習與行動,期盼帶來嶄新視野,探索人機各自的價值與定位,
開啟創新設計及數位創作的各種可能,打造智慧科技、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生生不息的未來。
指導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
育秀教育基金會、聯華神通集團、聯華林德、聯華製粉食品、神達數位、神通資科、神基科技、聯強文化藝術基金會、聯成化科
贊助單位:
美安文教基金會
AI應用走入校園 年輕學子點燃創意火花
第22屆育秀盃創意獎 得獎隊伍揭曉!
角逐最高榮譽,今年賽事增添三大特色:各獎獎金增加、競賽首度導入高中職、增加苗豐強科技創新獎獎勵。
本屆包含,2月份已完成的『高中職AI應用類』決賽,各組評審嚴格評比下,各獎項得主順利誕生,四組金獎分別為「高中職AI應用類」花蓮高中作品「語通gogogo」、
「數位應用類」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作品「基於AI決策與嵌入式技術的桌球訓練系統」、「工業設計類」輔仁大學電機工程系作品「Smart Traffic Mirror」,
以及「動態影像類」中國科技大學影視設計系作品「登峰造極Unbroken」。

工業設計類評審世界區域組織設計顧問張光民先生,肯定育秀盃20多年來累積的成果,也提醒參賽同學,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之餘,千萬不要產生新的問題,唯有目標明確、方法到位,才能成就好的作品。對於本次金獎作品,評審也提到,看起來很簡單,但這個創意就是沒有延伸多的問題,且造價成本不高,需求面也符合大眾期待。
今年在動態影像製作上,首次納入AI創作,動態影像類評審主導文創執行長江秉承表示,很高興同學們在影像創作能善用AI技術,這對於降低成本和時間有很大助益,也有助於創意的發揮,讓作品更趨完美。
而基礎研究是厚植國家生產力的重要因素,為鼓勵學子積極投入前瞻技術研究,培育科技人才,22屆不僅提高獎金獎勵學子,為展現臺灣學界的科研實力與激勵卓越研發動能,增設「苗豐強科技創新獎」鼓勵學術單位投入AI、氫能、淨零科技、量子科技、永續發展等研究領域的創新應用,使有心投入創新與研發的學術機構、教師和科研團隊被看見!
本屆育秀盃一大亮點是匯集2025年育秀教育基金會高中職競賽贊助的成果展示,包括 「2025 FRC機器人臺灣區域賽」、「H2GP Taiwan大獎賽」、「育秀盃AI應用競賽」。FRC不僅是機器人競賽,更是結合AI辨識、自動導航、智慧製造、智慧機械等技術,頒獎典禮當天特別邀請FRC9079由蔡佳城、許時維老師帶領的石碇高中團隊,現場展現高中生在FRC跨域創新實力,操演機器人與貴賓學子們互動!
此外,基金會為推動氫能教育,本屆不僅將氫能、新能源議題融入育秀盃賽事,並邀請聯華新能源展示H2GP小型氫能遙控車,及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郭俊賢教授專題分享「永續創新點地球『氫』一點」,探討新世代應用氫能燃料電池的潛力與發展。 育秀教育基金會表示,我們從2024年開始,就陸續透過競賽推動全台高中生的科技教育,分別在AI、機器人、新能源等不同領域,為學生提供展示創意與技術的平台,希望未來能帶領學子挑戰世界競賽。
育秀盃創意獎秉持串連校園與產業的精神,在競賽類別與競賽題目上,結合趨勢、與時俱進,提供青年學子實踐創意及展現自我的舞台,歷年來已培育出3萬多位生力軍投入各產業,為企業注入新思維、開拓新視野。第22屆育秀盃創意獎競賽圓滿落幕,育秀盃將帶著年輕學子創意的火花、實踐的熱情,以及感動人心的力量,繼續前行,打造永續發展、生生不息的大未來。

評審委員
-
工業設計類
評審委員:
張光民_世界設計組織 區域顧問
林炳昕_林意象現工作室 設計總監
楊宙航_CIDA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副理事長
友達集團摯拓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邱宏祥_中國生產力中心跨域創新與品牌行銷事業部 協理
張博翔_器研所Gearlab 設計總監/聯合創始人 -
軟體應用類
評審委員:
劉彥伯_來毅數位科技 營運副總
李鎮宇_台北市電腦公會國際合作中心 執行長
張育誠_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所長
胡翔崴_TAIA台灣人工智慧協會 技術長
陶韻智_口袋證券 創辦人
-
動態影像類
評審委員:
江秉承_主導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長
盧建彰_導演
蕭 明_公共電視台製作部美術組 組長
孔繁芸_春暉映像公司執行 董事
劉育樹_光點吉樹 導演 -
高中職AI應用類
評審委員:張育誠_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所長
李啟龍_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 院長
林祺政_神通資訊科技數位科技事業群 協理
數位應用類 獲獎作品
-
金獎
基於AI決策與嵌入式技術的桌球訓練系統
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參賽者|Participant
郭觀泰、陳逸軒、黃旭生
指導老師| Mentor
許永和
設計理念| Concept
在技術實現層面上,本系統透過紅外線矩陣偵測球落點,並結合光雕投影技術,將訓練目標落點及相關指引直接呈現在球桌表面,不僅營造更強的人機互動體驗,更使球桌成為具備觸控與視覺輔助功能的互動平台。擊球點偵測方面,系統藉由捕捉球拍震動實現非接觸式的落點感測,並透過TinyML技術在球拍內嵌入CNN模型,即時分析震動訊號的特徵。透過主控AI的動態調整,系統能根據受訓者的表現自動變化發球模式,讓選手在適當的訓練強度下穩定提升。
此外,系統亦可依據擊球與落點的精準度,為選手提供科學化、量化且客觀的技術評級指標,使訓練成果更為明確且可量化。本系統的目標是協助桌球選手獲得更高品質的訓練體驗,並最終達成提升競技表現、強化技術穩定度與降低運動傷害風險的目標,並有桌球領域專業人士參與規劃指導。 -
銀獎
Smart Traffic Mirror輔仁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黃心儀
指導老師| Mentor
黃暐翔
設計理念| Concept
大多數交通事故發生在視線盲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凸面鏡被安裝,但在駕駛過程中很難準確判斷距離,這是因為晚上在駕駛時很難注意到凸面鏡,一般凸面鏡的可視距離僅有30公尺,而駕駛從反應到煞停平均需要22公尺,反應不及容易導致對撞。
Smart Traffic Mirror 結合智慧攝像頭,偵測車輛距離,安裝在現有的凸面鏡上,並利用 AI 影像辨識距離的技術,透過鏡頭去偵測車子的距離 40 到 60 的區域為綠燈安全,40 到 30 的距離為黃燈給駕駛反應的時間,30 公尺以內這裡以為紅燈 的警告最後 5 公尺以下的部分為紅燈閃爍,有效提醒駕駛對向來車。
-
銅獎
深度學習輔助診斷系統:基於牙科環口全景X光片判斷齒源性鼻竇炎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國立成功大學 半導體製程博士學位學程
參賽者| Participant
張佑任、魏崧存、林原進
指導老師| Mentor
陳世綸
設計理念| Concept
本作品開發了一套基於環口全景X光片的齒源性鼻竇炎輔助診斷系統,專注於檢測齒源性鼻竇炎。齒源性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牙科併發症,源於上顎牙齒問題引發的鼻竇炎症,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尤其是為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提供幫助。系統採用深度學習技術,特別是卷積神經網絡(CNN),對環口全景X光片進行分析。系統首先識別上顎後牙區域,這些區域與鼻竇底部相鄰,是齒源性鼻竇炎的高發區。然後,對這些區域進行精細分析,檢測竇底的任何異常或病變跡象。創新之處在於結合了影像處理技術和深度學習模型,實現了自動化的病症檢測。系統能識別齒源性鼻竇炎,對於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至關重要。通過系統,為牙科醫生診斷輔助工具,幫助他們更快速、更準確地識別潛在的齒源性鼻竇炎的病徵。
-
優選
智慧化生活助理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系、天主教輔仁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國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
參賽者| Participant
李子捷、盧澤承、陳冠廷
-
優選
基於多感測器之車載板球平衡控制系統
國立高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楊皓翔、吳偉民、冷堂愷、林鼎鈞
指導老師| Mentor
吳志宏
工業設計類 獲獎作品
-
金獎
Smart Traffic Mirror
輔仁大學 電機工程系
參賽者|Participant
黃心儀
指導老師| Mentor
黃暐翔
設計理念| Concept大多數交通事故發生在視線盲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凸面鏡被安裝,但在駕駛過程中很難準確判斷距離,這是因為晚上在駕駛時很難注意到凸面鏡,一般凸面鏡的可視距離僅有30公尺,而駕駛從反應到煞停平均需要22公尺,反應不及容易導致對撞。
Smart Traffic Mirror 結合智慧攝像頭,偵測車輛距離,安裝在現有的凸面鏡上,並利用 AI 影像辨識距離的技術,透過鏡頭去偵測車子的距離 40 到 60 的區域為綠燈安全,40 到 30 的距離為黃燈給駕駛反應的時間,30 公尺以內這裡以為紅燈 的警告最後 5 公尺以下的部分為紅燈閃爍,有效提醒駕駛對向來車。 -
銀獎
Aerokits兒童空氣動力教具南臺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郭武圻、王亭雁、詹云妮、陳佩瑛、鄭安妤
指導老師| Mentor
葉儷棻、陳亞麟
設計理念| Concept
現代的STEAM教育強調通過實作和探索式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技巧。基於這些理念,我們設計了一款專為國小一年級學生量身打造的空氣動力學教具套組。該套組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幫助學生透過體感學習、動手操作來理解基本的空氣動力學原理,讓孩子理解簡單的抽象概念,從而建立基礎的流體力學知識。
本設計的主要目標包括: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透過動手操作掌握空氣壓力和氣流的基本概念。融入AR技術,將科學原理視覺化,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與深度。鼓勵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反思與合作,進一步培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
銅獎
TrachCare 氣切堵塞漏液提醒裝置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莊筑安、陳姿妗
指導老師| Mentor
李鍇朮
設計理念| Concept
TrachCare是一個裝設於氣切口偵測氣管內部堵塞與管口漏液並提醒護理人員的裝置。發現氣切手術患者可能有氣切管堵塞、滑脫以及分泌物問題,且護理人員無法隨時監控。TrachCare結合酸致變色纖維紗布和可拉伸超音波陣列成像AI檢測技術,能即時判別氣切管內部的堵塞與滑脫情形,並透過紅黃光及蜂鳴聲警示危險。紗布可因傷口分泌物的酸鹼值變化呈現紅、藍變化,協助早期識別發炎與感染。TrachCare簡潔、易安裝,適用醫院、照護機構與居家環境,為氣切患者提供實時守護。
-
優選
AI控制閃光防護盾牌組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陳冠樺
-
優選
學習未來式-多元探索裝置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陳俊浩
指導老師| Mentor
郭家瑋
-
金獎 (神基科技)
登峰造極Unbroken
中國科技大學 影視設計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王昭旺、鄒丞斌、謝忠翰、林竹妡、馮于瑄、蕭耀、吳思齊、曾靖雅、林藝蓁、王姵甯、楊雅筑、高孝安、洪駿翔、林書伃、黃繪文
設計理念| Concept
神基科技(Getac)準備嘗試登上海拔5000公尺的極凍雪山山頂上,在極高緯度和酷寒的環境下來測試Getac全強固型筆電設備是否可以順利啟動讓視訊訊號正常與地面遠端聯線運作。但在暴風雪中進行登山是極度危險性的活動,為了達成這項艱辛的任務,企業團隊決定甄選一位探險者擔任這項艱鉅的工作。探險者在整個雪山攀爬路程多次遭遇到暴風雪的阻礙與挑戰;同時也遭遇到山頂的大雪崩差點喪命山谷。但探險者為了達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努力往上攀岩推進。終於在探險者永不放棄的毅力下登上雪山山峰,同時啟動Getac全強固型筆電視訊系統順利與地面工作站遠端連線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
銀獎/最佳紀錄片獎
樹上蕨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電影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曾奕豪、羅心妤
設計理念| Concept
紀錄社子國小李鳳吟老師,運用繪本《樹上的魚》,教導孩童從認識蔬菜的原樣開始,逐步深入了解食物的來源與生長過程。也讓孩子們親手種植蔬菜,體驗農作的過程。最終老師協助孩子對於所種植的山蘇或其他蔬菜進行料理。透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孩子們不僅了解食物的來源,也能夠發揮創意,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從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
銅獎/最佳動畫獎 (聯華製粉食品)
吐司的起源
銘傳大學數位媒體 設計學系
參賽者| Participant
劉睿峮、謝家嫻
設計理念| Concept
在15世紀的法國,一位年輕人聲稱找到了煉金術的方法,能夠將普通材料轉化為黃金,此消息傳入國王耳中,引起極大關注。國王遂下令,給予他14天的準備時間,並要求他於期限屆滿時進宮展示成果。14天倏忽而過,年輕人卻仍未能成功煉製黃金,只好硬著頭皮帶著煉金機器與各種材料前往皇宮。當眾人屏息以待時,他將材料投入機器中啟動,隨著機器運轉,最終呈現出的並非黃金,而是一條外觀金黃的長型麵包。國王見狀,立刻察覺這與黃金毫無關聯,遂勃然大怒,舉起武器欲懲罰年輕人。情急之下,年輕人用剛製成的長型麵包格擋,結果麵包被砍下一塊。意想不到的是,其蓬鬆柔軟的質地令國王驚訝不已,反而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此事件迅速在當地傳開,並被記載於報章之上,而這款獨特的麵包,據傳便成為了日後吐司的起源。
-
優選
惜食感恩 愛在龍肚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
黃家萱、許仁安、張詣慈、談家妤
指導老師| Mentor
梁丹青 -
優選 (聯華製粉食品)
轉角遇見愛
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
陳品穎、金韵蘋、符杏沂、莊立禎
指導老師| Mentor
孫蒨鈺
高中職AI應用類 獲獎作品
-
金獎
語通copilot - 以多模態大語言模型來實作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二年級
林炫宇、莊家瑋、沈祐睿
指導老師| Mentor
趙義雄
設計理念| Concept本作品旨在開發一款iOS 應用程式,協助失語症患者更有效地表達想法。應用程式將利用使用者手機的前後鏡頭和麥克風等感測裝置,實現多重感知功能,包括場景辨識、唇語識別、肢體動作識別和語音辨識,並產生初步的語意資訊。接著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LM)將這些分散的訊息進行分析和整合成完整敘述。最終應用程式將以語音的方式播放,使周圍的人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圖,從而增進雙方的互動和理解。此專案致力於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失語症患者更自然且便捷的溝通工具,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具表達自我和參與社交的能力。
-
銀獎/最佳人氣獎
Skin Cancer Self-diagnosis Assistant App(皮膚癌自檢助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三年級
邱德原、丁少棠、王才和
設計理念| Concept一款結合疾病簡介、自檢量表、照片辨識的皮膚癌症自檢App,旨在提升大眾對於疾病的意識以及提供開源透明的圖片辨識服務。團隊使用Vision Transfotmer技術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病例照片,訓練出一個能辨識皮膚癌特徵的自注意力機制模型,使用者能通過直觀簡便的UI自行拍照上傳,使用此模型,並得到適當的就醫建議。
此App能協助找出潛在的皮膚癌病症,讓使用者得到即時的醫療建議,避免拖延病情。除此之外,此概念還能協助補充基礎醫療資源,避免相關資源的浪費。
-
銅獎
AI學測作文小幫手師大附中 二年級
參賽者| Participant
賴境鎰、李睿恩、呂宗衡、林程富、賴柏愷
設計理念| Concept
本作品可依學測標準批改學測作文,給出分數、評語及修改建議,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本應用程式專為準備學測的高中生打造,解決英文作文練習機會不足的問題,不必麻煩老師批改作文,也不用擔心廠商將行數除以2當成分數,只需等待1分鐘即可獲得評分結果和反饋。
頒獎花絮
-
數位應用類金獎頒獎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陳沖先生
-
動態影像類金獎頒獎人:育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景虎士先生
-
工業設計類金獎頒獎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 杜書伍先生
-
高中職AI應用類頒獎人:創新智庫生成式AI創新學院院長 李啟龍先生
-
「永續創新點地球『氫』一點」
講者: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 郭俊賢教授 -
石碇高中團隊分享FRC機器人
-
聯華新能源「2025H2GP Taiwan大獎賽」
-
動態影像類人氣票選
-
高中職AI應用類人氣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