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9.13
媒體報導
食農學堂開學了!國教署將設「午餐食育科」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辦理「食農學堂」進入第12年,本年度因為《食農教育法》的公布,全教總召開記者會,邀請更多老師一同加入食農學堂。國教署長期支持該計畫,署長彭富源除了表示食農教育讓小朋友更加惜食,在記者會前也指出,目前正在籌設「午餐食育科」,業務內容已經確定,現在正在依循程序辦理。
食農教育指的是運用教育方法,培養人們瞭解基本農業生產、加工、友善環境,以及動物福利、食物選擇等等知識,能夠增進飲食、環境與農業連結,讓人們重視自身健康,以及農漁村、農業、環境的永續發展,進而採取行動。
食農學堂至今有800名老師參與,教學生種小麥、做披薩
彰化縣北斗國中老師蔡孟宏分享了該校食農學堂的課程,學生種植小麥以後,學校建置了一個「披薩窯」,學生收成完就可以用自己的小麥粉加上市售麵粉,進行披薩烘培,吃到親手做的東西。在北斗國中,食農教育不只應用在社團,也配合108課綱校訂的特色課程,1年級的學生都要從事1年的農事體驗。
侯俊良指出,疫情和烏俄戰爭讓大家更了解糧食的問題,台灣的糧食自給不足,再加上戰爭造成糧食價格上漲,食農教育能讓孩子了解自主糧食的重要性,同時推動復興本土雜糧。
國教署長彭富源出席記者會時表示,食農學堂的課程是體驗實作,讓學生特別有感受,也能推進新課綱的素養學習。食物從前身到小朋友的餐桌上,會讓小朋友非常惜食,而食農教育中的飲食文化、農業、環境議題,則豐富小朋友的學習。
在苗栗苑裡種植雜糧的農夫柯雄能提及,農業生產的價值需要重新定義,如果要讓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就需要全民的素養。國產雜糧永遠停留在進口替代的階段,若小朋友在學生時代,就能知道國產雜糧面臨的困境,未來把這件事情帶入談話,讓國產雜糧立基、在未來發展越來越茁壯。
國教署「午餐食育科」籌備中
隨著《食農教育法》通過、以及行政院持續支持推動「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彭富源在記者會前指出,國教署正在籌設「午餐食育科」,編制約有10個人,詳細內容會和人事單位進行探討。午餐食育科所負責的業務、科名、人數、辦理方向都蠻確定的,現在正依循程序辦理。
彭富源指出,行政院非常支持午餐食育科,籌設不會太久、但要給一點時間,因為包含業務分工、如何服務學校以及政院的政策方向,都要和地方政府報告。
(本文取自關鍵評論網)